Warning 警告

Copyrights 版权
All text and images contain in this blog are NOT to be republish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writing from the copyright holder.
所有文章与照片版权属作者拥有,欲使用任何照片或使用文章之部分内容,请来信与作者接洽。若被取缔将采取法律追诉

Saturday, January 02, 2010

森品堂:日本糖心苹果(林檎)


(网络随聊)

「苹果?有什么好写的?」你心中肯定会感到纳闷而发出如此疑问。

的确是如此,苹果人人吃过,新加坡人对于苹果的认识多数仅停留在苹果的产地,例如美国空运过来深枣红色的五爪苹果(Red Delicious)以及果实脆爽甜美的Royal Gala 是国人最常见及购买的苹果品种。色泽红粉美艳的日本富士苹果对许多国人而言原本是高不可攀的梦幻果实,但如今市场大量充斥着中国产的富士苹果品种,但若真的拿来做比较,天壤之别、无从比较既是最贴切的形容词。
苹果是我喜爱的水果之一,偶尔没什么食欲时,总会以苹果来取代。曾经在温哥华发生一段与苹果有关的小插曲,也基于那一次之后,改变了我吃苹果的习惯。

记得某天经过市场见有苹果在卖,那鲜红的色泽几乎像在勾魂,但是在该地售卖苹果是用秤的方式,所以买时不似新加坡般的随心所欲。买了两颗鲜红的苹果,小心翼翼的握在手中,深怕有人会将它抢走似的。以往从不曾将苹果放在眼里,现在则是将整颗苹果吃到仅剩下果内的核心完全没肉才舍得丢弃⋯⋯。(这也是为何我觉得将苹果拿来榨果汁非常浪费。)
第一次听高木先生提到糖心苹果时,你绝对不能想像我有多渴望能品尝一口,当陈先生与家人到东京旅游时带回一些糖心苹果给我,你无法想像心中有多雀跃,将苹果切开时谨慎非常,仿佛虔诚的信徒手捧着圣物般,不敢怠慢。

糖心苹果口感相当鲜脆,由于甜度高所以苹果不仅多汁且非常清甜。之所以苹果核心部分的糖份会“凝结”,主要原因是温度差异所导致,当昼夜温差大,再加上不使用袋装培植,苹果大量吸取充足的阳光以及经冷霜打过,让其果糖深锁于内部。有些则经过冷霜打过,外表受到一些冻伤,所以有时其外表不怎么吸引人。

糖心苹果非得等到成熟后才能采摘,不像美国苹果般,尚未成熟就采摘下来,跟着急速送入冰柜内冷藏,否则容易腐烂。(这就是何以美国苹果都必需上蜡以保存“新鲜”的原因,有些早于1年前就采摘下来保存,一般都会喷上1-甲基环丙烯气体「1-Methylcyclopropene,简称:1-MCP」将苹果的“鲜”给锁上。)

上网查询糖心苹果的资料,据说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果胶、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高。

果肉为浅黄色,其果心内部有一些色泽较深的纹路,若不知情者还会以为是果肉内心烂掉了而将它丢弃,高木先生曾经经历过如此事件。

话说有一次他从日本带回一箱糖心苹果要与员工分享,他一时忘记交代糖心苹果其核心回呈现深色纹路,仅是将苹果交给某经理就赶着出去开会,对方于是将苹果交给厨房内工作的大婶,大婶一一将苹果切开,见里头都呈深色以为苹果内心烂掉变将全部都丢弃,等高木先生从会议回返时,原本以为员工会告知他糖心苹果有多甜,在问起苹果一事,知晓苹果被丢弃时,傻眼到只差没真的昏倒在地。

所以那天有人送你日本买回来的苹果,切开见里头有深色纹路又或者外头有类似被霜冻过的迹象,这些才是真正甜美的苹果,别以为送苹果的人不安好心送了些烂东西给你。


切记:由于糖心苹果没上蜡,所以容易烂,收到时尽快吃。

一些关于苹果的讯息:
中国古代的林檎、柰、花红等水果被认为是中国土生苹果品种或与苹果相似的水果。苹果在中国的栽培记录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曾栽培林檎和柰。但也有看法认为,林檎和柰是现在的沙果而非苹果,真正意义上的苹果是元朝时期从中亚地区传入中国的。现代汉语所说的“苹果”一词源于梵语,为古印度的另一种水果,在佛经中被称为“频婆”,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等写法。

中国土生苹果品种在清朝以前曾在今河北、山东等地广泛种植,其特点是产量少、果实小、皮薄、味道甜美,但不耐储存,容易破损,因此价格昂贵,清朝时期北京旗人用其当作供果。清朝末年,美国人在山东烟台等地引进西洋品种苹果,日本在日俄战争之后,也在关东州的熊岳设立农业试验基地,引进西洋苹果并进行杂交改良。民国时期以后,西洋品种苹果逐渐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中国土生品种苹果逐渐被果农淘汰,种植范围不断缩小,最后仅河北省怀来地区有少量保存,但这些果树也于1970年代前后在中国灭绝。(讯息来源:wikipedia.org)




No comments: